電動車期待動力
從熱到冷,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動力一直不足。雖然我國政府在通過863計劃系統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發的前期加強了對研發體系的系統規劃,而且嘗試利用科技計劃的大規模投入,引導行業創新資源的合理布局,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其中的問題還是相對很突出。
一是長期投入不足,長期處於試驗階段;二是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鏈尚未形成,產業化能力亟待提高;三是動力電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離整車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成為純電動汽車產業化瓶頸;四是混合動力整車共性技術,包括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箱、輕量化技術和機電耦合技術亟待攻關。
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問題上,企業在不斷推陳出新外,其實,政府也在不遺余力地給予支持援助。從產品研發、產業化、市場運營和社會配套設施的建設上全方位地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
兩會期間,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集的2013汽車界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目前,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做了一系列工作,研究新的節能與新能源補貼政策,爭取在上半年出台;過去我國主要以公交車為主,但是最近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開始起步了,下一步將加大力度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發展。”
形成合力
然而,這只是在市場層面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技術就是市場競爭的話語權。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還不是很強,急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共性技術攻關為支撐的創新體系,同時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具有領先的產品研發能力、優秀的質量控制體系以及堅實的經濟實力,是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應當具備的條件。
對此,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管理辦公室寧國寶博士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開放式協同創新機制是解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分散和核心技術競爭力弱等實際情況的必然選擇。
- Mar 27 Wed 2013 12:06
電動車列入“十二五”重大創新基地建設規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